“不麻烦。”窦氏连忙凑上前来,生怕人这就跑掉,“家里正好有适口的清粥小菜,我去给你端来。”
苏宜留下其中一片金叶子,将另一片还了回去。
“收下这些已是过了,余下的还请先生拿回去,否则家里都不敢留您住下了。”
不过和苏宜接触了短短一盏茶时间,秦朔却发现她不论说话做事都十分得体,可谓是恰到好处,让人觉得心中十分熨贴。
再看向苏宜时,他的眸光之中更添了几分欣赏:“既如此,那这几日就少不得要叨扰了。”
和秦朔接触几日后,苏宜发现,秦先生虽是远近闻名的才子,但并没有大多数才子身上的骄娇二气,吃着家里寻常饭菜也十分香甜。
只是他这次病得也实在有些重,先头几天躺在床上不得动弹,腊月二十八这日身体基本恢复,行动自如。
这日秦朔帮窦阿婆包好饺子经过书房时,正看到苏宜在那里奋笔疾书。
李哲给她列了几本书单做批语,大概是几家常客指明要做的,价格会高一些,年后就要交稿。
苏宜想着这件事情在苏缜那里已经过了明路,而家里其他人不识字,所以也不怕笔名被暴露,便直接在书房铺开书本写了起来,完全忘记了家中还有另一个识文断字之人秦先生。
秦朔看到她的名号后大惊失色:“你就是那个最近一直拖更不写的评书人东篱?”
苏宜:……
这话说的,好像她是个多么不负责任的创作者似的。
如果说前世的她做影视区吐槽up主只是出于兴趣,释放压力,这一世就纯粹为了赚钱了。
秦老板买了她的字后发现这段时间运气一直不错,得了大舅哥的支持和青睐不说,生意也做得越发红火。秦老板本着“有好大家分的心理”将她介绍给了很多商会的朋友,大家听说买了她的字后运气会变好的说法后,都来找她买字挂书房做装饰。
这些老板出手阔绰,一幅字最少二十两起步。
虽然李笙说她挑的书很好,评语反响也很好,还发往了扬州余杭等多地销售,有好些人写信催更,但苏宜在学校要应付学业,在家要教两个表妹认字、忙姨妈家里的琐事,精力实在有限,近期也便不怎么再出新的评书。
只是没想到眼前这位秦先生竟然也是她的忠实读者之一。
秦先生贪婪地扫视着书册,注意力都在她新写的评语之上,并没有发现她明显不自然的神情,只是一脸惋惜道:“怎么突然就不写了?是不是有什么难处?”
“也没有……什么难处。”
秦朔虽然出身世家,但并非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家公子,相反他游历各州接触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,相处起来十分接地气。
这会儿注意到苏宜的脸色后,便知她的难处不宜宣之于口,也不再追问,只是对着她幽幽一叹:“这样好的文笔,不写下去实在可惜。”
他也没有想到,那位让他每日等的抓心挠肝看到欲罢不能的“东篱先生”,竟然是一个这样年轻的乡下姑娘。
面对如此真挚催更的读者,苏宜都不好意思说是因为赚得不够多所以不想写了。
她想了想换了一种较为委婉的措辞:“我只是觉得自己还需要沉淀一下。”
“没事,你只管按着自己节奏来就好。”秦朔善解人意道,“听你弟弟说你年后还要去学堂读书不得闲,正好这几天没事,假期多写点便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