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“小然……是你吗?”
他的呼吸停滞了一瞬。
>“姑妈?”他轻声唤道。
>“我在听。”她说,“我一直都在听。”
泪水瞬间涌出。他跪了下来,额头抵着冰冷的石碑。
>“对不起……我没能早点明白。”
>“不怪你。”她的声音断续如风中烛火,“我只是高兴,你还记得那些星星。”
片刻后,声音消失了。录音机恢复了原状,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。但他清楚,那不是幻觉。就像湖心泛起的涟漪不会说谎,就像黑板上反复出现的粉笔字无法抹去,有些存在,本就不依赖肉体存活。
回到胡同小院时已是凌晨。推门进屋,他愣住了。
桌上放着一杯尚有余温的茶,旁边是一张折叠整齐的纸。他记得出门前屋里没人,门窗也都锁好。可此刻炉火正旺,茶香袅袅,那张纸上还压着一块小小的星核碎片??明明他把它沉入了青海湖。
他颤抖着展开纸页。
上面写着一行字,墨迹未干:
>**“孩子,轮到你讲故事了。”**
笔迹是他父亲的。
那一夜,他彻夜未眠。不是因为恐惧,而是因为体内某种更深的频率正在加速共振。他知道,真正的任务才刚刚开始。过去的“信使”们用一生守护沉默,而他必须做一件他们从未做过的事??**让所有人听见**。
第二天清晨,他拨通了央视导演的电话:“我想改一下第六集的内容。”
“你说。”
“不要结尾了。改成**直播**。”
对方沉默了几秒:“你是说……实时接入‘归巢网络’?万一信号失控怎么办?”
“那就让它失控。”他说,“真相不该被剪辑。”
筹备工作迅速展开。技术团队在敦煌“望归台”遗址搭建临时基站,连接山顶密室内的青铜中继器,并通过量子加密通道将数据流直传北京演播厅。与此同时,全国二十个曾记录过异常信号的地点同步设立接收站,形成一张覆盖国土的监听网。公众可通过手机App自主接入任意节点,实时收听来自大地深处的低语。
直播定在夏至之夜,北京时间20:00整。
那天傍晚,北京下起了细雨。林浩然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大衣??那是他在徐志远遗物中找到的,内袋里还藏着一枚生锈的铜纽扣,刻着“红星计划?七?级”。
他走进演播室时,全场灯光自动调暗。主屏幕显示倒计时:00:05:00。
导播耳机里传来张秀英的声音:“所有节点已就位。中继器稳定运行。星核碎片……开始升温。”
他点点头,坐到麦克风前。镜头缓缓推进,捕捉着他脸上每一道细微的纹路。
倒计时归零。
画面切入第一视角:青海湖畔,摄像机对准湖面。雨水敲打着水面,泛起层层涟漪。忽然,湖底亮起一点幽蓝光芒,接着是第二点、第三点……如同亿万颗微缩星辰被唤醒。
与此同时,音频通道开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