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团队来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后,第一步就是对实验室进行参观,并初步了解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。
企业代表和随行专家一起走着,旁边有学校和省科技厅的人员陪同。
作为实验室负责人,也是研究的重要参与人,朱炳坤走在最前面,再次兼职起专业讲解员,讲着材料制备过程。
他已经做了很多次讲解工作了。
对于材料整个制作过程,已经是讲的轻车驾熟,非常专业。
在技术问题上,唯一不能讲的就是衬底的制造,这也是STN-01制造技术的核心。
其他方面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。
锡烯薄膜的制备过程都是类似的,到其他实验室也是同样的流程。
在讲解过程中,朱炳坤说起了技术研发过程的艰难,谈到了衬底的不断修正,包括研究投入,研究人员付出的精力,等等。
走在前面听讲解的人员,当然,对于衬底技术非常感兴趣。
东大材料工业集团的经理于建伦忽然开口问道,“朱主任,你们这个衬底,是不是张明浩研究出来的?”
朱炳坤听的一愣。
北方材料研究院的副总经理刘国波就在旁边,他顿时疑惑问道,“于总,衬底是谁研究出来的,有区别吗?”
“不是区别,我是好奇啊。”
“哦?”刘国波有些不明白,其他人也侧耳听了起来。
于建伦笑道,“你们知道新创科技吧?他们最近研发有突破,据说是搞出来一个半导体模型,能够直接计算半导体衬底的特性。”
“也就是根据所需半导体器件的特性,来计算所适合的衬底。”
“你们想想,这有多厉害?”
“呼啦~~~”
周围的人都感到很惊讶,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。
“以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来计算衬底,以后研发就轻松多了?”
刘国波思索着判断道,“能少走弯路?”
“少走很多弯路!”
于建伦说道,“这个事情,半导体行业圈子里都传遍了,而新创科技的半导体模型就是和张明浩合作研发出来的。”
“所以,朱主任说起衬底研究,说根据数据分析计算,我就想到了。而且我看报告上,张明浩是成果贡献最大的吧。”
他说完还强调一句,“我不知道具体,就是好奇问问。”
所有人顿时看向了朱炳坤。
朱炳坤最初愣了一下,反应过来又觉得没什么,他轻轻点头,笑着捧了一句,“于总,您真是神通广大了,这也能猜到。”
“哈哈~~~~”
这一句捧的于建伦很是得意。
其他人也不由谈起了张明浩,能主导研发出高价值的半导体模型,又能设计出让多层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衬底方案。
在衬底促进元器件生长的科研领域上,对方无疑是真正的超级天才。
在对实验室进行参观以后,两个企业团队的随行专家一起对于材料以及制造技术进行评估。
材料,并不止有STN-01,还有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STN-02。
STN-01,是常温导电率极高的多层金属烯原子材料,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。
STN-02的原子层排列并不规整,锡烯薄膜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瑕疵影响了整体特性,不具备常温近乎超导的特性。
但STN-02也是有优点的。
STN-02拥有金属中最高的热电优值,即便远没有达到商用的程度,但叠加高热传导以及伊辛超导特性,一些小方向上也具有应用潜力。
两家企业对于STN-01、STN-02材料,早就已经做好了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