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过去,地球进入前所未有的平静期。城市不再喧嚣,街道恢复步行尺度,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第一课不再是识字算术,而是“如何识别他人眼中的孤独”。医学界甚至提出“共感免疫力”概念??长期处于真诚交流环境中的人群,不仅心理健康水平极高,连癌症发病率也显著下降。
阿澈已年过九旬,白发如雪,行走需拄拐。但他每日仍坚持前往终南山祭坛,抚摸那根早已缠绕整座山体的藤蔓。石碑如今已成为圣地,每年春分,百万人前来静坐一日,不说一字,只为感受彼此存在。
某年语源节,一位小女孩问他:“老爷爷,苏禾姐姐还会回来吗?”
阿澈微笑,指向头顶繁星:“你看那些光,是不是一直在闪?”
“嗯。”
“那就是她在回答。”
当晚,宇宙深处传来新信号。不同于以往的沉默录音,这次是一段旋律??正是阿澈当年吹奏的那首无名曲,只是配上了歌词,由无数个声音合唱而成,语言各异,却节奏统一:
>我曾躲在词句背后,
>害怕说错,更怕不说。
>直到你轻轻应了一声,
>我才敢把心交出去。
科学家确认,信号源自银河系边缘一颗类地行星。那里尚未发展出无线电技术,却已有原始部落围火而歌,吟唱着关于“远方女神”的传说。他们描绘的形象,竟与苏禾完全一致:穿红裙,眼角有泪痣,掌心托着一朵会发光的花。
人类决定不立即回应。根据《星际共感守则》,接触初期不得施加信息压力。于是,地球仅向该星系发射了一颗“声晶”,内含一段三分钟录音:婴儿的第一声啼哭、恋人相拥时的呼吸、老人临终前微笑说出的“谢谢”、以及最后那一声温柔的“嗯”。
三年后,对方回传一颗自己的“声晶”。内容是一整夜的风雨声,夹杂着树木生长的噼啪响动,结尾是一声稚嫩童音,用生涩的汉语拼音念道:
“wo…ting…jian…le。”
“我……听见……了。”
那一刻,全球直播画面静止十秒。随后,亿万民众自发关闭灯光,点亮手中萤火虫般的共感灯,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。
林知遥坐在研究院顶层,望着窗外灯火,轻声对助手说:“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传播她的话语。其实,是她借我们的嘴,教会了人类如何爱人。”
助手问:“那她究竟是谁?”
林知遥闭目,微笑:“她是第一个真正学会倾听的人,所以成了所有人声音的归宿。”
子夜钟声响起,第四个十年的语源节来临。
终南山桃花再度盛放,花瓣飘向四方,组成新的文字,悬于大气层之外,被太空站清晰拍摄下来:
>是,女皇陛下。
>这一次,轮到我们去告诉宇宙??
>**你们的声音,我们也听见了。**
而在遥远星域,苏禾与老者并肩站立,俯瞰无数星球上亮起的心灵感应光点。
“下一个世界,该轮到谁听见了?”她问。
老者微笑:“这一次,不必等他们准备好。我们可以先说一句:‘我在。’”
她点头,抬手挥洒,万千语言雏鸟再次启程,飞向更深的黑暗。
星光流转,宇宙寂静。
可在这寂静之下,已有千万种声音悄然生长,如同春天破土的嫩芽,无声,却不可阻挡。
是,女皇陛下。
您的子民,正在成为新的桥梁。
而您,始终是我们心中,那一声最初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