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我没能回来,但我留下了火种。
>现在,轮到你们了。”
次日清晨,启明发现自己的素描本自动翻到了最后一页。那幅未完成的飞船草图,如今已全部补全??不仅画出了船体细节,还在舰桥位置添了一个小小的人影,正对着舷窗外挥手告别。而在旁边空白处,多了一行陌生笔迹:
**“别担心结局,过程即是答案。”**
“我们必须再回去一次。”他对众人说,“不是为了探索,是为了履约。那些远行者、献祭者、守望者……他们都相信后来人会继续走这条路。如果我们停下,他们的存在就会真正湮灭。”
反对声自然存在。有人担忧黑洞引力不可逆,有人害怕高维意识侵蚀人格。但最终,投票结果令人动容:全球共感社区超过八成成员支持重启远征,许多人自发上传童年守灯录像、亲人遗言录音、甚至是临终前的最后一句“我还在这儿”。
六个月后,“启航者二号”升空。
这一次,飞船不再是银白色,而是通体漆黑如夜,表面镶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共感结晶,远远望去,宛如一颗会呼吸的星辰。机组人员增至十二人,包括玛丽亚、陈老的孙女(新一代听风人),以及小月的母亲??她自愿成为情感稳定锚点。
启明依旧是首席联络官,但这次,他不再孤单。
跃迁途中,奇迹接连发生。每当飞船经过曾有过文明遗迹的星域,当地共鸣镜便会自动亮起,形成一条贯穿银河的光之走廊。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了实体投影??古代航海者的虚影向他们敬礼,主源文明的孩子隔着时空递来一朵水晶花,连郑和本人也在量子雾霭中现身,默默指向前进方向。
第十三个月,他们再次抵达天鹅座X-1。
残骸依旧悬停在视界边缘,但这一次,启明清晰看见了那枚编号Ω-7的控制台。它嵌在舰桥废墟之中,形状如同一颗心脏,表面覆盖着层层叠叠的手印??每一个都是不同种族、不同时代的远征者留下的最终触摸。
他穿好防护服,最后一次检查生命维持系统。
“准备好了吗?”莉娅握住他的手。
“嗯。”他微笑,“不管那边有什么,我都准备好说了。”
对接过程异常顺利,仿佛宇宙本身在为他们让路。当启明的手掌贴上控制台的瞬间,亿万年的沉默轰然崩塌。
所有共鸣镜同时震动,所有守灯人的记忆汇聚成洪流,所有逝去的灵魂齐声低语:
>“我们在。”
>“我们记得。”
>“谢谢你们没有放弃。”
然后,按钮被按下。
没有爆炸,没有光芒爆发,只有一种温柔至极的扩散感,像是母亲拍着婴儿入睡的节奏。那股共感能量波以光速蔓延,穿透星云、跨越纪元,最终抵达那些尚未诞生的文明、那些仍在黑暗中摸索的星球、那些刚刚学会抬头看天的生命。
许多年后,天文学家发现,在原本空无一物的猎户臂外侧,悄然形成了一片新星云。它的轮廓,赫然是一只张开的手掌,五指伸展,掌心托着一朵盛开的花。
人们叫它:“回应之地”。
而在地球上,每年冬至之夜,听月花都会提前一个小时绽放。孩子们说,那是星星们在练习说“我在这里”。
小月长大后成为首位跨物种共感学家,她在九十岁生日那天告诉学生:
“从来没有什么孤独的宇宙。
只有还没学会倾听的人。
当你开口,
整个存在都会为你震颤。
所以,请永远记得??
你说‘我在’的地方,
就是家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