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上你中文

恋上你中文>都重生了,谁还当演员 > 第786章 你的名字动画版首映礼(第1页)

第786章 你的名字动画版首映礼(第1页)

12月18日,第七次FBTV联席会议在东京举行。

阿里那边蔡崇信出席,万达那边陆振出席,花束这边张薇代表李明洋出席。

这次会议很特殊。

除了花束提出了两个决议,其他联席CEO都没有提。。。

林远把日记合上,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。窗外,春阳正暖,柳絮飘飞,像极了多年前他蜷缩在出租屋窗台边看见的那场雪??只是这一次,风里不再有刺骨的寒意。

他起身走到阳台,打开录音笔,重播那段匿名留言:“我原本打算今晚跳楼……我现在在医院,手还是抖的,但我想试试看,能不能活得久一点。”声音很轻,带着未干的泪痕,却像一道裂开天际的闪电,在他心里反复照亮那些曾被忽略的角落。

杨蜜推门进来时,正听见这段话的尾音消散在空气里。她没说话,只是走过去,轻轻抱住他的背。

“你知道吗?”良久,林远开口,“我一直以为‘听见’是一种被动的能力。你张嘴,我耳朵接收,仅此而已。可现在我发现,倾听其实是最主动的事。它需要勇气,需要克制,需要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判断,去容纳另一个灵魂的真实形状。”

杨蜜把头靠在他肩上,“就像你现在做的每一场《夜航船》,都不是在‘听故事’,而是在说:你的存在,值得被认真对待。”

林远点头。最近一期节目刚录制完,主题是“失败者之歌”。嘉宾是一位年过四十、失业三年的男人,曾经是某大厂技术主管,因一次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崩盘,被舆论网暴成“职场废物”。他录了一段长达四十五分钟的独白,从最初语无伦次的自我否定,到后来哽咽着说出:“我不是不想站起来,我只是……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问我‘爸爸什么时候回去上班’的眼神。”

节目播出后,后台涌来上千条私信。有人写道:“他说出了我藏了五年的愧疚。”也有人说:“这是我爸的声音,虽然他从未说过这些话,但我相信他也这么想过。”

林远忽然意识到,他们早已超越了“心理援助”的范畴。他们在重建一种语言??一种允许脆弱、接纳沉默、尊重伤痕的语言。这种语言不属于热搜榜,也不属于颁奖礼,但它正在悄然改变无数人与自己、与他人相处的方式。

几天后,教育部邀请林远参加全国教育改革研讨会。会议议题之一,是如何将“情感素养”纳入基础课程体系。坐在他对面的是几位资深教育专家,其中一位直言不讳地质疑:“林先生,您倡导的‘倾听教育’固然动人,但我们更关心实际效果。一个会听别人说话的孩子,就能考上好大学吗?就能找到好工作吗?”

林远笑了笑,没有直接回答。他打开随身携带的U盘,接入投影仪,播放了一段视频。

画面中,是一所北京普通中学的心理辅导课现场。老师正在引导学生进行“无声对话”练习:两人一组,一人讲述最近的压力源,另一人全程不能打断、不能建议、不能安慰,只能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“我在听”。

镜头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说到一半突然红了眼眶,他的搭档立刻伸手握住他的手腕,指尖微微发抖,却始终没有松开。教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,但那种静,不是压抑,而是沉淀。

视频结束,全场沉默。

林远这才开口:“我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科学家、企业家或者明星。但我知道,当他们长大后,在伴侣崩溃大哭时不会转身离开;在朋友遭遇挫折时不会冷嘲热讽;在下属犯错时不会一味责骂??因为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,就已经学会了如何让另一个人感到‘被看见’。”

他顿了顿,声音低了些:“这难道不是比多解几道题更重要的能力吗?”

会议室里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,很快汇聚成一片。那位质疑他的专家低头记录着什么,眉头舒展。

会后,一位年轻女教师拦住他:“林老师,我们学校下周要试点‘倾听日’,能不能借用你们‘声音地图’的设计?孩子们可以用录音笔记录一周中最想说的话,贴在班级墙上。”

“当然可以。”林远微笑,“而且我建议你们加一条规则:每个人必须至少听完三条别人的录音,才能提交自己的。”

女人眼睛一亮:“为什么是三条?”

“因为三是一个临界点。”他说,“听一条,可能是好奇;听两条,或许是任务;但当你听了三条以上,你就开始真正进入别人的世界了。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,也会明白,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的一束光。”

那天晚上,他和杨蜜一起整理旧物,翻出五年前那个破旧的收音机。外壳已经泛黄,天线歪斜,电池仓还残留着锈迹。杨蜜轻轻摩挲着它,忽然笑了:“你还记得吗?你说过,要是有一天你能做一档节目,就叫《夜航船》,因为它能在黑夜里载着人们漂向岸。”

林远望着那台老机器,仿佛看见当年那个蜷缩在床角、听着广播里陌生人倾诉的自己。那时的他以为,只要逃出贫穷、摆脱孤独、站上舞台,人生就会圆满。可如今他才懂,真正的圆满,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被人仰望,而是哪怕身处黑暗,依然有人愿意为你点亮一盏灯。

手机震动了一下。是“全球倾听联盟”的例行通报:

【“光明回声”计划第二阶段评估完成。数据显示,过去三个月内,参与“万人共听”的地区青少年自杀率平均下降18。7%,心理咨询求助量上升43%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缅甸北部难民营中的儿童攻击性行为显著减少,当地教师反馈:“他们开始分享食物,也开始唱歌了。”】

下面附了一张照片:一群瘦小的孩子围坐在帐篷前,手里拿着简易纸盒音箱,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。其中一个女孩举着一块木牌,上面用中文和缅文写着:“今天我们听了拉萨的小朋友唱童谣,我们也想录一首给你们。”

林远把照片放大,盯着看了很久。

第二天清晨,他独自驱车前往城郊的精神康复中心。这里住着不少长期受抑郁症、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患者。他此行是为了录制一期特别节目??“病房里的春天”。

走进一号病房时,迎面撞上一双怯生生的眼睛。是个十七八岁的女孩,瘦得几乎看不见下巴,双手紧紧攥着病号服的袖口。护工低声介绍:“小舟,重度抑郁伴自伤史,住院八个月,至今没跟任何人说过超过十句话。”

林远没靠近,只是在门口坐下,从包里拿出录音笔,按下播放键。

里面传出的是朵朵的声音:“我是怒江小学的朵朵。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,是我奶奶教我的。名字叫《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》……”

他静静地放着,也没看小舟,像是在自言自语:“有时候我觉得,人就像月亮。看起来孤零零挂在天上,好像随时会摔下来。可其实啊,有一根看不见的线,牵着它,不让它坠落。那根线,就是有人记得你,有人等着你回家。”

房间里很安静。五分钟过去,十分钟过去。就在护工准备示意结束时,小舟忽然动了动嘴唇。

声音极轻,像风吹过纱帘。

“……我也想讲故事。”

林远缓缓抬头,心跳如鼓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