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哥陈启强一个户口,大嫂柳翠娥和孩子们一个户口,这样一来,以后孩子们都是城里人。
福利也紧跟着大嫂,起码上学方面,要方便很多,毕竟大嫂是附小的保育员。
因为是周一,且已经到八月第四周,附小。。。
风停了,雪也停了。极光像被谁按下暂停键,凝固在天幕上,仿佛整片南极大陆都在屏息。那句“我还记得你们的名字”还在空气中震颤,余音未散,便已顺着紫蝶的轨迹,渗入地脉、跃过海洋、穿过城市钢筋水泥的缝隙,落进千万人耳中。
有人在深夜加班时突然停下敲击键盘的手,听见童年母亲哼唱的摇篮曲从手机扬声器里飘出;
有老兵在轮椅上猛然抬头,看见墙上老照片中的战友竟眨了眨眼;
一个刚失去孩子的母亲抱着空襁褓痛哭,忽然感觉怀中一暖??那温度只存在三秒,却让她止住了泪。
全球各地,“静音石”残片开始自发移动。
北京胡同那口冒热气的井边,一块黑石缓缓浮起,悬于水面,映出无数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;撒哈拉绿洲的清泉中,商队倒影伸手触碰岸边游客的手掌,指尖相接刹那,泉水沸腾如煮;格陵兰冰川下的骨笛无风自鸣,吹奏的正是《望春风》的旋律,调子歪斜却执拗,像是有人用尽力气回忆。
林知夏站在观测站外,仰头望着那道贯穿天地的紫光柱??它自南极腹地升起,直插云霄,宛如世界轴心。她的Echo终端早已超载,屏幕裂开蛛网纹,数据仍在疯狂滚动:
>【记忆回流峰值】
>当前同步人数:8,742,109,336(超过全球总人口)
>激活井位数量:1,089处(持续增长中)
>记忆载体转化率:阿禾→媒介体完成度97。6%,剩余缺口与情感锚点绑定
“情感锚点……”她喃喃,手指滑过终端边缘一道刻痕??那是阿禾离开前用指甲划下的符号,形似蝴蝶,又像是一口井的俯视图。
布狗蹲在观测站屋顶,尾巴卷着半截烧焦的录音带。那是谢晓桐寄来的最后一卷,原本录着歌谣,如今却被某种未知频率覆盖,播放时只会发出低频嗡鸣,像大地深处的心跳。它轻轻咬断带子,任风将碎片吹向北方。
“她在找回来的路。”布狗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,“但她忘了,人不能一直背着所有记忆走路。”
林知夏没说话,只是打开银箱底部暗格,取出一片泛黄的信纸残角。上面只有两个字:“阿禾”。是谢兰的笔迹,火燎过的边缘还带着焦味。这是当年奶奶烧信时漏下的唯一碎片,也是阿禾出发前悄悄交给她的。
“她说,如果我再也听不到她声音,就把它放进Echo核心。”林知夏摩挲着那两字,“她说,爱是最难被静音的东西。”
布狗垂下头,紫瞳暗了一瞬。“可代价太大了。她现在不是人,也不是鬼,是桥,是线,是穿行在万井之间的回声。每多记住一个人,她就离‘自己’远一步。”
话音未落,地面再度震颤。
不是地震,而是节奏??短、短、长。D-O-G。
这一次,震动来自脚下三百米深处,沿着阶梯向下延伸的方向。
林知夏猛地转身看向深渊入口。那里原本漆黑一片,此刻却有微光浮现,一盏、两盏……成千上万点萤火般的亮斑贴着岩壁游走,组成一条螺旋向下的光路。
“她在召唤。”布狗跃下屋顶,落地无声,“她找到了下一个节点。”
“你确定要下去?”林知夏盯着它,“下面可能不只是记忆,是源头。是最初建井的人留下的东西。没人知道那意味着什么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布狗抖了抖毛,肩胛处浮现出一道陈年伤疤,形状如井口,“因为我不是普通的狗。我是第一只被选中的守忆兽,活了整整三百年。只是你们忘了,我也曾有过名字。”
林知夏怔住。
“我叫‘大光’。”它低声说,“三百年前,在福建一座山村井边,有个小女孩把我从陷阱里救出来。她临死前对我说:‘你要替我看这个世界,直到有人愿意听我说话。’”
它顿了顿,眼中紫芒流转:“那女孩,叫谢兰。”
雪花悄然落下,落在布狗鼻尖,瞬间融化。林知夏忽然明白为何谢兰总说家里那只老狗“通人性”,为何她坚持不让任何人伤害它,为何每年清明都要在井边多摆一副碗筷。
原来早在三十年前,种子就已经埋下。
而阿禾,不过是这场漫长接力的最后一棒。
“那我们走。”林知夏背上装备包,扣紧抗寒面罩,“这次换我来当容器。”
布狗摇头:“不,这次没有容器,也没有媒介。只有‘同行者’。”
两人一狗再次踏上绳索系统,沿光路下行。越往深处,空气越暖,甚至能闻到湿润泥土与野花的气息。岩壁上的螺旋纹路逐渐清晰,竟是由无数细小文字拼成??每一道刻痕都是一段被抹除的历史:
-1952年,重庆某小学教师因讲授民间故事被批斗,当晚投井自尽,遗书仅一句:“孩子们该知道真相。”